资讯动态
大观世界,微观自在——论“微舞台”灯具对演艺的撼动
- 分类:研究院动态
- 作者:王志军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2-07-21 08:57
- 访问量:9666
【概要描述】“微舞台”产品的微型化、智能化、民用化,真正将“微”字做到极致,广泛应用于家庭、别墅、KTV、PTV、酒吧、农庄、宴会厅等,在这基础上再反过来向工业性发展来进入商业场所、多功能场所、公共空间、甚至进入专业场所。这就是从专业到民用、反过来再用民用的思维,去反哺专业。
大观世界,微观自在——论“微舞台”灯具对演艺的撼动
【概要描述】“微舞台”产品的微型化、智能化、民用化,真正将“微”字做到极致,广泛应用于家庭、别墅、KTV、PTV、酒吧、农庄、宴会厅等,在这基础上再反过来向工业性发展来进入商业场所、多功能场所、公共空间、甚至进入专业场所。这就是从专业到民用、反过来再用民用的思维,去反哺专业。
- 分类:研究院动态
- 作者:王志军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2-07-21 08:57
- 访问量:9666
【摘要】:“微舞台”产品的微型化、智能化、民用化,真正将“微”字做到极致,广泛应用于家庭、别墅、KTV、PTV、酒吧、农庄、宴会厅等,在这基础上再反过来向工业性发展来进入商业场所、多功能场所、公共空间、甚至进入专业场所。这就是从专业到民用、反过来再用民用的思维,去反哺专业。
关键词:微舞台;舞台艺术;娱乐灯光;民用化
2010年以前,光电行业LED还没有出来的时候,广东夜太阳科技集团已经历十几年的灯光制造发展变迁,在时代的熔炉里淬炼成钢。当时,微信、微博才刚刚兴起,有着多年舞台舞美经验的笔者就思考着:将传统卤素杯泡做成小型灯具,微型化,这就是“微舞台”的最初雏形猜想。
究竟如何定义“微舞台”?
相对于传统舞台演艺灯光,如何定义为“微舞台”?在最初创想里,首先得满足几个特性:第一:体积要小;第二:功能要强大;第三:操作要更方便;第四:必须数字化,对接更多新式的操控工具。大家都知道杯泡耗电、耗能,实现不了高散热,体积很小也不好做成模具化。2011年全国光电行业进入LED时代,LED灯具体积也小了、散热也方便了、功能也也强大了,当时将产品微型化的契机稍见成熟,夜太阳公司实践的第一步即是将产品微型化进入国际市场。
当时也是外贸如火如荼的黄金时期,夜太阳的国际客户都是以电器门市买卖为主,销售方式也与国内大不一样。举个例子:国外大进口商都是自己开个大门店大卖场,有点像沃尔玛、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卖电器,让顾客自己买回去后自己装,或者是让中间的那个小工程商(dealer)让他们帮用户安装。相对于国际市场的要求,市场是无限度渴望精致的产品出现,而且说明书要比较详细明晰。当时夜太阳出品的几款小灯也出现在了国际卖场,被摆在货架上,完全不像国内做工程一样的配单。笔者去过法兰克福、巴黎、悉尼等城市,都有这样的超市,当时受国外思潮的冲击,发展“微舞台”思路已基本成为公司战略,这是早期微舞台初始发展的路径。
继续放眼国内市场,那时候是“葡萄架”时代,直至现在我们去一些空间大的场地用到的灯光依然是装在架子上。但是普通的高楼大厦、教室等场地受层高的限制,如果也是安装葡萄架,安装好灯光音响后,剩下层高剩约2米多,倍感压抑,同时还要接受上面的灯光“炙烤”,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,尤其是有些报告厅,人家在台上演讲,台下的人受光照影响打瞌睡的、表情痛苦的、心不在焉的太多了。那么,“微舞台”肩负的第一个使命诞生:小型的、减少空间的。那时候的照明市场灯光内部是比较简单的,就是亮起来、越亮越好,除了亮无其他功能,所以里面那个嵌入式的方式很简单,都是一个弹簧扣扣一下,无智能应用,更无机械系统,这个对舞台灯光来讲是没法参考的,在参观了无数灯具灯饰照明市场后,夜太阳研发组还是得自开山门。
“微舞台”灯具安装示意图
“微舞台”灯具解决的技术壁垒和特性
“微舞台”首先解决的技术壁垒有如下几点:第一:重量问题,怎么样去承载在那个天花板上?多数建筑的天花板为龙骨架构建,最多有些木工装修时候他会将天花板以木板的方式做。那么问题随之而来,木板不厚的话,天花嵌扣扣进去很容易松,这是“微舞台”研发首先要解决的必要之痛。第二:能否真正像舞台一样用起来?嵌扣问题、外观问题、体积问题、重量问题、控制问题、散热问题、天花板上有老鼠咬电线的问题、天花板上220伏强电短路导致火灾的问题……以上种种接踵而来,也是研发者一番又一番论述、论证后的全盘考虑。
一系列问题全部考虑到了以后,“微舞台”产品第一代的特性就显示出来了,首先是灯底要嵌入进去,不能突出来,否则就会像挂葡萄架上一样不好看;第二外形一定要美:露出来的一部分一定要外形具有美感,更像家电产品,而不是像一个灯光厂的舞台产品;第三整个重量不能太重,否则的话几十个灯吊在天花上全部掉下来,自砸招牌;第四体积要小,想象一下自家天花板像马蜂窝一样被打无数个洞,灯具的口径和体积只能是微微小;第五散热要安全:天花板上都被封死了,没有风对流,必须考虑散热;第六考虑220伏有火灾、触电隐患,那时候笔者大胆采用低压适配器,将电源外置,不放到灯里面去;第七整个控制系统,当时还是倚赖舞台灯光的控制系统,或者是灯光自身的声控系统,但是微舞台系列灯具要与舞台灯光的控制系统连接,卡龙头有大拇指那么大,而“微舞台”的精细体积容不下卡龙头;另外很多民用市场上不懂安装卡龙头,也买不到卡龙头线,所以必须改成网络线接口,而当时的网络线只有电话网络线,水晶头的线序完全不能通用到DMX512信号,所以得重新排序,把里面的网线一根一根地排好,排好以后定义好哪根是哪根,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。
“微舞台”灯具安装示意图
舞台灯光的地址码是安装工程师将灯光安装好了要去调地址码,调出一号灯、二号灯三号灯……不调的话控制系统就没办法知道这个灯所存在的位置,操控人没办法精准控制。“微舞台”灯具已经安装在天花板,还能怎么调?所以又要想办法将地址码设计到天花板嵌扣的外面来,后来夜太阳升级灯具具有RDM功能,实现了不需要人工在灯具上设置地址码,而是在控台上定码的双向传输,现在的技术都已经解决这些问题。
所以“微舞台”整个技术过程,经过了一代、两代、三代不断地迭代,再到今天的成型,转眼十来年过去,夜太阳的创新没有停步,从美学上、功能上、安全上、品类上、系统上、使用方面……都在思考如何亲民,将专业灯光民用化改造。
“微舞台”的产能转化
关于转化方面,2012-2013年间,全国的KTV里的用灯情况如下:使用灯带、自转玻璃球,声光不联动,美感无处寻。夜太阳“微舞台”灯具开发出来后,寻找到国内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几家专做点歌系统的企业,第一站在辽宁沈阳举行了东三省“微舞台嵌入式智能声光灯具推介会”,由于是“头啖汤”,“微舞台”概念和应用被一致看好,代理商直接在当地搭建show room,展示“微舞台”灯光,到后来已经发展到每个省都有代理商,也撼动了整个行业。由于“微舞台”灯具的出现,全国大小KTV在灯光安装上可称为“洗心革面”,似乎都铆足劲一雪“黯淡、占地方、毫无美感的”的“前耻”。一年间,前前后后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控制面板公司来夜太阳考察“微舞台”项目,再后来广东科协Pro light+sound 展,本来只是展KTV的点歌机的专业展,因为“微舞台”灯具的颠覆性和迅速普及,Pro light+sound 也开始有了KTV智能灯光展示。现在很多舞台灯光的企业也在拷贝“微舞台”产业,点歌机产业也来跟随这个产品,控制系统的企业也来做这个产品,灯市江湖,群雄逐鹿的状态尽显。
有关知识产权方面,就“微舞台”项目,夜太阳前前后后申请了不下四五十个专利,并笃定自己发明、自己开创的科技成果,专利可以保护好它。但是后来是证明,没有实质性作用。首先是行政时间过长,一个侵权官司打两年,耗时耗力;其次就是得不偿失,除去所得赔偿不够官司费用说,也没有给抄袭“微舞台”的企业警示性的处罚,罚个两万如隔靴搔痒,原创发明者所受到的侵害,又岂能以区区两万一笔勾销?所以还是加强内功,产品不断迭代不断优化、不断系列化、不断拓宽领域……目前“微舞台”系列已经开发到了第九系,年产值上亿。
接下来的想法,是将“微舞台”灯具做成全智能化的家用套装,家里面买一套,里面配置LED灯带+智能灯具+控制盒+控制系统。微舞台市场上持续在创新,持续在开发新产品,目的只有一个,让原创引领行业。
“微舞台”的未来展望
最后,有关“微舞台”未来的展望。既然是“微”,就要强调它小体积、功能强大,要持续研发里面的散热又小、体积又小但是功率高的 LED 模组,这个可能要结合更多的LED封装公司去一起研发,研发LED小模组、小体积大功率;第二块则是“微舞台”的形式美感,现在美感还是强调办公型的、商业型的,比如 KTV、电音房,还没有完全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;外形上,现在还比较拘泥于灯光的圆形或者球状,其实未来是可以更多一些新的造型,比如像装饰物放在墙上、一只小动物趴在墙上,一片树叶挂在墙上、或者是一个海星粘在天花上,这样才是民用灯具的特征,正所谓舞台灯向家用化美化去发展。第二块则是“微舞台”朝着智能化、互动化去发展,手机可控,灯具还能和手机里其他应用联动,这是“微舞台”的游戏化;第四点,“微舞台”的高智能化。既然要互动就肯定要有更多的软件去支撑,不仅仅是手机,还有综合的行业平台,最好还能实现远程共享,或者远程控制;第五点展望:“微舞台”产品的微型化、智能化、民用化,真正将“微”字做到极致,广泛应用于家庭、别墅、KTV、PTV、酒吧、农庄、宴会厅等,在这基础上再反过来向工业性发展来进入商业场所、多功能场所、公共空间、甚至进入专业场所。这就是从专业到民用、反过来再用民用的思维,去反哺专业。
大观世界、微观自在,波澜不惊。在时代的发展的浪潮中,紧随代变迁,深耕一行,挚爱一域,灵活变化自己,无论工业还是学术,都能很好地沉淀下去。
《中国科技信息》期刊电子阅读版节选
((此论文被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、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、全国发行的国家级期刊《中国科技信息》录用,发表于2022年7月,收录于“中国期刊网”)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Copyright © 2020 广东声光水影规划设计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粤ICP备2020138056号
-
电话020-66847007
-
QQ
-
微信
-
返回顶部